轴外物点成像图 轴外物点是什么_ 外轴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

轴外物点成像图 轴外物点是什么? 外轴上的所有点组成的集合

轴外物点是指位于光学体系光轴以外的物点,其成像特性与轴上物点存在显著差异,主要表现为光束对称性破坏和多种像差产生。下面内容是关于轴外物点的详细解析:


一、基本定义与光束特性

  • 光轴与物点位置
    光学体系的光轴是连接各光学元件曲率中心的理想直线。当物点偏离光轴时,称为轴外物点,其发出的光束不再以光轴为中心对称。

    • 光束对称性:轴上物点发出的光束具有旋转对称性,而轴外物点的光束在子午面(含光轴和主光线的平面)和弧矢面(垂直于子午面的平面)呈现不对称结构。
  • 主光线与光束传播
    轴外物点的光束以主光线(通过光阑中心的中心光线)为对称轴。由于主光线与光轴不共线,入射和出射光束失去对称轴线,仅保留对称截面。例如,在离轴抛物面镜中,子午曲率与弧矢曲率不同,导致聚焦特性复杂。


二、轴外物点的像差类型

轴外物点成像时,因光束不对称和体系非理想性,会产生下面内容主要像差:

  • 彗差(Coma)

    • 由宽光束不对称引起,表现为光斑呈彗星状拖尾。子午面和弧矢面的光线交汇点偏离主光线,形成垂轴路线的高度差。
    • 例如,当光学体系的入瞳偏离球面曲率中心时,彗差会显著增大。
  • 像散(Astigmatism)

    • 细光束在子午面和弧矢面折射后,形成两个分离的焦点(子午像点 \( B’_t \) 和弧矢像点 \( B’s \)),其轴向距离 \( x’ts} \) 即为像散值。
    • 在ZEMAX中,像散表现为非旋转对称的弥散斑,子午和弧矢焦点处的光斑呈直线形。
  • 场曲(Field Curvature)

    • 轴外物点的理想像面不再是平面,而是弯曲的球面,导致边缘视场成像模糊。
  • 渐晕(Vignetting)

    • 轴外光束可能被透镜边缘遮挡,光能损失导致像面边缘照度下降。

三、轴外物点的应用与调节

  • 离轴光学体系设计

    • 离轴抛物面镜、轮胎镜等非对称元件常用于高功率激光体系,以消除旋转对称带来的像差,但调节难度较大。
    • 调节时需通过俯仰、扭摆等自在度调整主光线角度,使子午和弧矢焦距在最佳职业角下重合。
  • 像差校正技巧

    • 结构优化:采用正负透镜组合、非球面设计或弯月透镜补偿像散和彗差。
    • 光阑控制:调整光阑位置以减小轴外光束的不对称性,例如将光阑置于球面曲率中心可消除彗差。

四、实验与仿真分析

  • ZEMAX仿真

    • 在ZEMAX中,轴外物点的像差可通过光扇图(Ray Fan)、点列图(Spot Diagram)和赛德尔系数分析(Seidel Coefficients)量化。
    • 例如,子午面焦距 \( f_t \) 和弧矢面焦距 \( f_s \) 随入射角变化呈现相反动向,需在最佳职业角下平衡二者。
  • 实验调节示例

    • 使用抛物面镜聚焦时,通过CCD观察焦前焦后的光斑形变(椭圆收缩或扩张),判断入射角调整路线。

轴外物点的成像复杂性源于光束对称性破坏和多类像差叠加。实际应用中需通过光学设计优化和精密调节实现高质量成像,尤其在非对称光学体系中更为关键。

赞 (0)
版权声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