蜡烛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什么 蜡烛的物理性质是什么? 蜡烛的物理性质有哪些
蜡烛的物理性质可从其形态、成分及物理变化等方面综合描述,具体如下:
1. 基本形态与成分
- 情形与颜色:常温(20℃)下为白色或半透明固体,质地柔软,可塑性较强。
- 主要成分:以石蜡(C??H??)为主,混合正二*(C22H46)、正二十八烷(C28H58)等高质量烷烃,含碳约85%、氢约14%。
- 辅料:可能添加硬脂酸(增强柔软性)、聚乙烯(进步硬度)、香精(气味调节)等,具体因工艺需求而异。
2. 物理特性
- 密度:约为0.9 g/cm3,比水(1 g/cm3)小,因此蜡烛碎片或熔化的蜡液会浮于水面。
- 溶解性:难溶于水,但可溶于有机溶剂(如苯、氯仿)。
- 熔点:无固定熔点,石蜡在约40℃开始软化变形,但含添加剂的日用蜡烛熔点可达80℃。
- 导热/导电性:导热性差,燃烧时热量通过棉芯传递;不导电,属于绝缘材料。
3. 物态变化特性
- 热响应:受热时逐渐熔化(固态→液态),液态蜡无色透明,易挥发并释放石蜡特有气味。
- 冷却特性:液态蜡遇冷迅速凝固为白色固体,表面可能形成结晶状纹理。
4. 燃烧相关物理现象
- 燃烧前变化:点燃后棉芯吸热,使石蜡熔化并汽化为蒸气(物理变化),蒸气再燃烧(化学变化)。
- 火焰分层:火焰分为外焰(最亮、温度最高)、内焰(含未充分燃烧的碳粒)、焰心(温度最低,以石蜡蒸气为主)。
5. 其他物理性质
- 气味:未燃烧时无明显气味,熔化或燃烧后释放烃类特有气味。
- 延展性:可通过模具塑形为螺旋状、数字形等工艺造型。
蜡烛的物理性质与其石蜡基材和加工工艺密切相关,表现为低密度、低熔点、绝缘性及可塑性等特性。其燃烧经过虽涉及化学反应,但熔化与汽化阶段属于典型的物理变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