化学第二单元考什么知识点 化学第二单元考什么? 化学2单元知识点
化学第二单元的核心考点主要集中在空气与氧气相关聪明,涵盖基本概念、实验操作、性质应用及环境难题等。下面内容是具体考点梳理:
一、空气成分与测定
-
空气成分
- 按体积分数:氮气(78%)、氧气(21%)、稀有气体(0.94%)、二氧化碳(0.03%)、其他气体和杂质(0.03%)。
- 红磷燃烧法测氧气含量:
- 原理:4P + 5O? → 2P?O?(通过消耗氧气生成固体,导致气压差)。
- 现象:产生大量白烟,集气瓶内液面上升约1/5。
- 误差分析:若结局小于1/5,可能因红磷不足、装置漏气或未冷却至室温;若大于1/5,可能因燃烧匙插入过慢或未夹紧弹簧夹。
-
混合物与纯净物
- 空气是混合物(含多种成分),氧气、氮气等是纯净物。
- 典型考题:判断物质类别(如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,矿泉水是混合物)。
二、氧气的性质与制备
-
物理性质
- 无色无味气体,密度略大于空气,不易溶于水。
-
化学性质
- 助燃性(支持燃烧,但自身不可燃)与氧化性。
- 典型反应现象:
- 木炭:空气中红热,氧气中剧烈燃烧、发出白光,生成CO?。
- 硫:空气中淡蓝色火焰,氧气中蓝紫色火焰,生成SO?。
- 铁丝:氧气中剧烈燃烧、火星四射,生成黑色Fe?O?(需预先打磨铁丝并铺细沙/水防炸裂)。
-
氧气的实验室制法
- 反应原理:
- 2KMnO? → K?MnO? + MnO? + O?↑(高*加热)。
- 2H?O? → 2H?O + O?↑(*氢与二氧化锰催化)。
- 装置选择:
- 固固加热型(如高*)或固液常温型(如*氢)。
- 操作要点:
- 高*制氧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,并塞棉花防堵塞导管。
- 排水法收集需待气泡连续均匀时开始收集,实验结束先撤导管后灭酒精灯。
- 反应原理:
三、空气污染与保护
-
污染物
- 主要污染物:PM2.5、CO、SO?、NO?、O?等。
- 空气质量指数(AQI)分级:优(0-50)、良(51-100)、轻度污染(101-200)等。
-
防治措施
- 减少化石燃料使用、推广清洁能源、加强工业废气处理、植树造林等。
四、重要概念与实验辨析
-
催化剂
- 特点:改变化学反应速率,自身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(如MnO?在*氢分解中起催化影响)。
- 易错点:催化剂不参与反应,不改变生成物质量。
-
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
- 氧化反应: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(如燃烧、缓慢氧化)。
- 化合反应:多变一的反应(如S + O? → SO?)。
- 典型考题:判断反应类型(如甲烷燃烧既是氧化反应又是化合反应)。
五、高频易错点
-
实验现象描述
- 注意区分“烟”(固体颗粒,如红磷燃烧)、“雾”(小液滴,如硫燃烧生成SO?溶于水)。
-
装置选择与改进
- 如测定氧气含量时,不能用木炭或硫代替红磷(需用NaOH溶液吸收气体)。
-
工业制氧
- 分离液态空气法(物理变化,利用沸点差异)。
第二单元考试重点围绕空气成分、氧气性质与制备、实验操作细节及环境难题展开。需掌握实验现象与误差分析、反应类型判断、催化剂影响等核心内容,并结合真题训练强化应用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