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P基础CP名就不基础?剧宣为何总陷_婚闹式_尴尬

CP基础CP名就不基础?剧宣为何总陷”婚闹式”尴尬

当CP营销变成”婚闹现场”

“这哪是撒糖,简直是婚闹现场!”最近《献鱼》剧宣中陈飞宇和王影璐的中式婚礼环节引发热议,让”CP基础CP名就不基础”的话题再度被推上风口浪尖。从《深情眼》的壁咚吻戏复刻,到《白月梵星》的暧昧闻气息,古偶现偶剧宣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:不搞点大尺度互动,就带不动话题热度?

但观众真的买账吗?社交平台上”工业糖精””预制菜CP”的吐槽声不绝于耳。当剧方把”拜堂成亲””贴脸猜水果”这类本该出现在剧情里的亲密互动搬到线下,尴尬感往往大过甜蜜感。就像网友说的:”看得出来很努力在麦了……然而效果适得其反。”

流量焦虑下的畸形剧宣

为什么现在的剧宣总在炒CP的路上刹不住车?根本缘故在于行业对流量数据的畸形追求。在剧集市场整体横盘的背景下,平台方把宝押在了能快速引爆话题的”CP发糖+抖舞热梗”组合拳上。

看看这些标配操作:复刻剧中吻戏、上演壁咚桥段、全员跳《大展宏图》…《临江仙》捅刀戏码、《书卷一梦》的”女人你在玩火”,哪家剧宣不是照着这个模板来?但难题在于,当所有剧集都在用同样的方式撒糖时,观众难免产生审美疲劳——”这糖我十年前就磕过了!”

演员们也苦不堪言。姚晨宣传《以美之名》时就直言:”现在做剧宣比拍戏难,要跳舞还要做游戏。”1.4万网友点赞的评论道出心声:”我就想看主创正常聊聊天,怎么这么难?”

好剧宣应该是什么样子

真正高明的剧宣从来不是硬塞工业糖精。《永夜星河》的”书穿”主题发布会就给出了示范——虞书欣首场现代装亮相强化设定,次场古装与其他演员现代造型形成反差,把剧宣做成沉浸式互动体验。没有刻意撒糖,却让观众记住了”丁禹兮’我被光所诱惑'”等天然流露的亮点。

《司藤》的扫楼宣发更是被称为”撒糖天花板”,关键就在于两点:一是时机选在观众已经入戏后,属于”售后服务”;二是互动点到为止,更多分享幕后故事。景甜和张彬彬的天然化学反应,比任何设计的亲密动作都打动人。

说到底,剧宣的本质是服务内容而非替代内容。《藏海传》《生万物》没有大张旗鼓炒CP,照样靠质量赢得收视。当行业不再把”CP基础CP名就不基础”当救命稻草,或许才能找回剧宣的初心——让好作品被更多人看见。

赞 (0)
版权声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