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格局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论文200

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举措,其意义深远且多维,涵盖政治、经济、社会、生态等多个层面。下面内容从多个角度分析其核心意义:

一、政治意义:推动中国式现代化,巩固党的执政基础

1. 解决城乡进步不平衡难题

总书记指出,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,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解决好城乡区域进步不平衡难题”。中国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,乡村振兴通过优化资源配置、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,缩小城乡差距,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。

2. 巩固党的领导和民族战略

乡村振兴被列为民族七大战略其中一个,与科教兴国、区域协调等战略并重,体现了党中央对“三农”难题的高度重视。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,提升乡村治理能力,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。

二、经济意义:保障粮食安全,激发内需潜力

1. 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

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是保障粮食安全。通过树立“大食物观”,推动耕地保护、种业振兴和农业科技攻关,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。例如,2027年规划提出粮食产能稳步迈上1.4万亿斤台阶,并建立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。

2. 促进产业融合与经济增长

进步乡村特色产业(如乡村旅游、农产品加工)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,延长产业链,提升附加值。例如,浙江安吉通过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模式,年旅游收入超20亿元;山西云州打造黄花产业链,带动农民增收。2023年,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25万亿元,休闲农业收入超8500亿元。

三、社会文化意义:传承文明与促进公平

1. 传承乡土文化与农耕文明

乡村振兴注重保护传统村落、乡风民俗,重塑乡村文化生态。例如,江苏马庄村通过农民乐团和邻里互助节提升乡风文明。这不仅是对中华杰出传统文化的延续,也为现代文明注入乡土基因。

2. 促进社会公平与共同富裕

通过构建利益联结机制(如股份合作、订单农业),让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,缩小贫富差距。例如,德青源“金鸡规划”通过资产收益分配和就业带动,帮助脱贫人口增收。2022年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,城乡收入比降至2.45:1。

四、生态意义:构建绿色可持续的乡村图景

1. 推动生态宜居与绿色进步

乡村振兴强调“生态宜居”,通过人居环境整治、农业清洁生产等措施,建设秀丽乡村。例如,贵州玉屏侗族自治县通过污水处理工程改善乡村环境;浙江安吉进步生态旅游,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。

2. 践行“两山”学说

乡村振兴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,如森林康养、有机农业等新业态,促进人与天然和谐共生。

五、国际意义:为全球乡村进步提供中国方案

1. 探索后发民族振兴路径

中国乡村振兴通过产业融合、城乡统筹等模式,为进步中民族提供不同于西方工业化掠夺式进步的新路径。例如,德国乡镇产业分布和日本乡村旅游经验被借鉴,但中国更强调农业基础与共同富裕的结合。

2. 贡献全球减贫与可持续进步

中国通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经验。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“防止规模性返贫”长效机制,展现了中国对可持续进步的承诺。

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核心抓手,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。它通过经济赋能、文化传承、生态保护和社会公平的协同推进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民族奠定坚实基础,同时为全球乡村治理贡献中国聪明。

赞 (0)
版权声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