拶指什么意思 壴指什么意思? 蕞指什么
“壴”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汉字,其核心意义与古代乐器及文化符号相关。根据文献考证,具体释义如下:
一、基本字义
-
名词:古代乐器“鼓”的初文
“壴”在甲骨文中象形为鼓的侧视图,上部为鼓面装饰(如“崇牙”),中部为鼓身,下部为支撑鼓的底座(虡)。《说文解字》释为“陈乐立而上见也”,即指鼓竖立时上部可见的形态。在商周时期,“壴”即指鼓,后衍生出“鼓”字表示击打动作,而“壴”逐渐成为部首。 -
姓氏
“壴”亦可作为姓氏,但用例较少,多见于古籍记载。
二、字形演变与文化内涵
-
字形流变
- 甲骨文与金文:象形鼓体,如湖北出土的商代铜鼓与甲骨文“壴”高度相似。
- 小篆至楷书:小篆承袭象形结构,隶变后下部讹写为“士”,楷书定型为“壴”。
-
文化功能
- 军事与祭祀:上古时期,鼓用于战争指挥(如“一鼓作气”)和祭祀仪典,象征威仪与沟通天地。
- 节气象征:鼓声如春雷,寓意万物复苏。《山海经》记载鼓与春天阳气萌发相关,黄帝制鼓更赋予其“威天下”的神圣性。
三、作为部首的衍生字
“壴”作为部首,参与构成多个汉字,体现其与音乐、喜悦的关联:
- 鼓:从“壴”从“攴”(手持鼓槌),本义为击鼓动作,后取代“壴”成为乐器名。
- 喜:上“壴”下“口”,表示鼓乐与歌声交融的喜悦。
- 彭:从“壴”从“彡”(声音符号),象鼓声回荡,后引申为姓氏。
- 嘉:从“壴”从“加”,寓意美好,与礼乐文化相关。
四、音韵与误读辨析
- 标准读音:zhù(ㄓㄨˋ),《广韵》《集韵》注音“中句切”“冢庾切”。
- 常见误读:因字形近似“喜”“豆”,易误读为xǐ或dòu,但无文献依据。
“壴”本义为鼓,是古代礼乐、军事的重要符号,后演变为部首,衍生出系列与文化相关的汉字。其字形、字义及文化内涵共同体现了汉字“以形表意”的聪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