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计算机行业发展史从103机到银河-Ⅱ,中国计算机事业从无到有的辉煌历程中

亲爱的读者们,今天我们回顾了我国第一台计算机“103机”的诞生历程,它不仅是科技史上的里程碑,更是自主创新灵魂的体现。从103机到银河系列,每一步都见证了中国计算机事业的蓬勃进步。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,继续在科技道路上砥砺前行,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!

在波澜壮阔的中国科技进步史上,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无疑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,这台计算机的名字,叫做“103机”。

1956年,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秋天,中国派出了一支由闵乃大团长、王正副团长以及吴几康、范新弼、夏培肃、周寿宪、孙肃、莫根生、徐献瑜、严又光等15位团员组成的计算技术考察团,踏上了前往苏联的旅程,他们的目的地是苏联科学院精密机械与计算技术研究所,这是一次寻求聪明、寻求技术的探索之旅。

在苏联的考察经过中,中国代表团深刻感受到了计算机技术的先进性,也觉悟到了进步自己计算机技术的迫切性,回国后,中国开始着手研制自己的计算机。

我国第一台计算机的名称

这台计算机,就是后来被誉为“中国计算机之父”的103机,它是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部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,目前保存在山东曲阜师范大学。

103机的外形特别庞大,主机部分由好多少大型机柜组成,占地面积达到了40平方米,它的构造特别精密,机体内有近四千个半导体锗二极管和八百个电子管,这些元件的精确配合,使得103机能够实现高速运算。

我国第一台计算机叫什么?

103机的诞生,标志着中国计算机事业的起步,它不仅仅是一台计算机,更是中国科技自主创新的象征。

1958年,中国成功研制出103机,这是中国第一台电子管小型计算机,也标志着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,它的平均运算速度为每秒1500次,这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,无疑一个巨大的突破。

同年,中国又研制成功了104型电子计算机,其运算速度达到了每秒1万次,这款计算机的诞生,标志着中国拥有了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,其技术指标超过了当时的日本计算机,并与英国同期的顶尖计算机相媲美。

我国第1台电子数字计算机叫什么名字?

除了103机和104型电子计算机,中国还研制出了107计算机和119计算机,107计算机是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,每秒运算速度为250次,而119计算机则每秒浮点运算速度达到了5万次,并在原子能和天气预报等领域完成了大量计算任务,荣获了民族工业新产品展览一等奖。

值得一提的是,1973年12月22日,中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达1亿次以上的计算机——“银河”在长沙研制成功,其设计主持人为两院院士慈云桂教授,他被誉为中国巨型机之父,1992年11月19日,“银河—Ⅱ”10亿次巨型计算机在长沙通过民族鉴定,这标志着中国计算机技术的又一次重大突破。

回首过去,103机作为中国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,承载着中国计算机事业从无到有的艰辛历程,它不仅仅是一台计算机,更是中国科技自主创新的象征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科技职业者不断前行。

赞 (0)
版权声明